花十几万大洋的新车,屁股还没坐热就打了骨折,这事儿搁谁身上,都得掂量掂量。
最近车轱辘圈里蹿出来个幺蛾子——“零公里过户车”,说白了,就是落了户但脚都没沾过地儿的新车,身价却比正经新车矮了一截。
这事儿,耐人寻味。
要说这“零公里过户车”,其实早就不是啥头一遭,早些年叫“一条龙包牌车”,图的就是个省心省力。
可如今光景变了,车企们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,库存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。
瞅瞅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那明晃晃的数据,五月末全国乘用车库存摞了345万台,单单五月就duang地冒出来16万台。
你琢磨琢磨,经销商们压着这么多铁疙瘩,每天的银子、地皮钱,那都跟流水似的啊!
对经销商而言,现钱就是续命丸。
现在车市价格战杀红了眼,库存车简直就是个无底洞,分分钟掏空你的家底儿。
所以,赶紧把车换成票子才是硬道理。
可话又说回来,车企也不是吃素的。
为了冲刺销量,五花八门的返利、贴息政策漫天飞舞,挖空心思地让经销商多囤货。
原本一个月能消化100辆的车行,硬是被赶鸭子上架进了120甚至150辆。
多出来的这些货咋办?
只能剑走偏锋,走“零公里过户车”这条道儿,挥泪大甩卖,回笼资金。
这就像一出永无止境的肥皂剧,经销商“高价接盘,贱卖清仓”,最后谁也没捞着好。
更甚的是,有些车企为了报表上的数字漂漂亮亮,新车刚下线就忙不迭地上牌,把还没卖出去的也算作既遂销量。
为啥?
还不是为了在销量榜上搏个版面,好让金主爸爸多瞅一眼,搞起营销活动也能腰杆更硬。
你想想,谁会相中销量垫底的车?
销量扑街,口水仗就多,搞不好还会被扣上“退市”“关门大吉”的帽子,这谁扛得住?
平心而论,零公里过户车也不是一无是处,起码能帮车企卸下库存包袱。
但说白了,这种做法简直是饮鸩止渴,挥霍利润不说,还可能雪上加霜。
从买家的角度看,淘到零公里过户车好像是天上掉馅饼,但其实暗流涌动。
比方说,你可能没法享受头号车主的专属福利,再出手的时候身价也会大打折扣。
更扎心的是,这种套路扰乱了新车销售和二手车交易的规矩,让市场供需关系走了样。
要是车企用这种打了马赛克的数据来制定生产计划,那简直是盲人摸象,只会让行业内卷成麻花,拖垮整个汽车产业的升级换代。
说到底,“零公里过户车”是车市价格战的余波,是行业过度内耗的怪胎。
要釜底抽薪,光靠头疼医头、脚疼医脚那一套肯定抓瞎,得从病根儿上下功夫。
有人说,应该加码对二手车注册和上市的监管力度,建立车辆全生命周期溯源档案,严防快进快出的倒手行为。
这话不假,但我寻思更要紧的是,要让车企们明白,玩命追求销量,搞恶性竞争,最后只会玩火自焚。
与其在“零公里过户车”上耍花枪,不如把心思放在打磨产品、精进服务上。
只有真正俘获消费者的芳心,才能在白热化的市场角逐中站稳脚跟。
要是不能触及内卷的命门,这零公里过户车的乱象,恐怕只会改头换面,卷土重来。
就像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魔咒。
翔云优配-配资炒股交易网站-西宁股票配资平台-深圳股票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